2010年5月11日星期二

回应文亚苏



文亚苏的《任何评论都需客观》显然针对5月4日拙作《法宝用尽不见人潮》而作。文亚苏站在什么立场,为谁做事,说什么话,大家是了然于胸的,问题在于应不应该容许歪论一再肆虐。

文亚苏虽然不再是甲华堂理事,但是对陈瑞燕依然忠心耿耿,一句“陈瑞燕入主之后,热烈情况不再”就引起他这么大的火气挺身而出为陈瑞燕辩护,陈瑞燕有此爱将,此生应无憾。

拙作都是引用报章的报道作出评论,“不客观”之说从何而来?陈瑞燕、文亚苏等人2005年入主甲华堂以来,哪一次活动是得到华社“热烈响应”的?文亚苏一伙应该心知肚明。

“凡是首次主办的节目或活动,绝对有新鲜感,肯定可以吸引人潮,尤其是人们的好奇心作祟,都想看个究竟,开开眼界。”这种论调是强词夺理的。培风每年校庆期间的慈善市、联欢晚会办了几十年,华社激情不减,年年热烈;甲华堂青主办的《三山九九重阳登高》连续办了三年,年年热火朝天,联办团体逐年增加,佳评如涌。同是清晨在三宝山举行,青年团做得到,母体办的“意义深长的仪式,具有內涵,很有中华文化的味道”却得达不到同等境界,为什么?

把责任推给“三宝山是坟山”和“有心人”,就能塞住人的口吗?

“当年距离现在已是廿年了,当时的前辈尚健在也已垂垂老矣,就算有邀请,试问又如何能爬上三宝山高峰观礼呢?”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方秋梅、谭保同所说的“前辈”,年龄未必都比陈瑞燕、文亚苏大,这是可以肯定的。

没有人否定陈瑞燕领导的甲华堂理事会呕心沥血办好火炬礼争取人潮的意愿,但是努力几年还是得不到华社的响应支持,就必须认真检讨问题出自何处,不应学李逵不分青红皂白抡起大斧猛砍,戴有色眼镜看人。

学生时代见过不少每晚开夜车,凌晨又爬起来猛刨课本的同学,用功得很,只是读书方法不对,抓不到课文的重点所在,考出来的成绩未必好;社会上也有不少努力经营的人,由于奋斗的目标是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不惜踩着他人的头往上爬,即使达到个人目标,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得民心者得天下。费尽心思还是不能得到如同当年的反应,依然赢不回公信力和无从建立良好形象,领导层就应当有自知之明知所进退,这才是智者的作为。

(2010.5.1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