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星期二

《风雨》中见真章(转载)



在那一个恹恹欲睡的下午,以超龄的青年身份,到场为《全国青年与大专生高峰会》的各项讲座会填充人数。

正在百无聊赖时光无处去的时候,发现了许万忠前辈的新著《风雨大会堂》。顺手拿起一本,翻开第一页,即时进入忘我。

这一生,阅书无数,真正读书还是少数。而读书读到不能释手,一意要一气读完,更是寥寥可数。

当年读金庸全套,每一个小说虽然精彩,但是总是会分章节细读,因为文中需要消化的文字功力都是经年累积而成,无法生吞活剥。

到了后来年岁较长,终于遇到第一部爱不释手的小说 -- 《萧十一郎》。后来,经过了许久,又遇到另一部 -- 《挪威的森林》,同样看得震撼连连,大气都无法喘一口,连日追夜,一气读完。

《萧》书的好看,在于它的离奇曲折、环环相扣;《挪》书的好看,则是书中情景构筑的晦暗深刻而动魄。两书的共同点,就是一条扎实的故事主线,铺陈一个欲罢不能的小说。

第三部《风雨大会堂》,读万忠前辈忠实记录甲州中华大会堂由80年末的筹备创立、到近期发生的点滴事故,横跨二十几年的华社历史,那一个下午,如沐春风地读完。

几个小时读完一本评论集,并不代表本书如广东人说的‘没料到’。反之,作者的书写能力,如何在忠实记载发生的事故和历史、如何清楚表达立场、如何鞭辟入理又余留思考空间而又不失趣味性,都在在考验作者功力。

有幸,遇见《风雨》一书,为过去近三十年的本土华社历史,留下了这精彩一章。

80年代末华堂草创初期,第六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在已故王生伟先生和万忠前辈的领导下,为全国华社到今天仍然津津乐道的文化大盛事,至今依然是绝响,都已详细记录下来。后来的《精英文化义演》到三宝山成为每年文化节点燃及传送文化火炬到三宝山如何沦为‘荒凉的华人义山’、“坟山是不祥的”而需改换地点举办火炬礼,本书内都钜细靡遗撰录,让后来者可以清楚人鬼之区。

《风雨》的独特处,就如万忠前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要让所有魑魅魍魉无所遁形!
创会华堂堂主林书甫先生以苍劲的笔锋,为《风雨》一书题为‘董狐之笔’。董狐直笔,征示的是不事权贵、有史直书的正直品格,万忠前辈没有辱没的这支笔!

一本辑选的评论集,不只读出历史,还读出人性。

本月六日和十五日,分别在雪州和甲州有两场新书点评的推介礼。
甲州十五日这一场,时间定于早上十一点,假培风怀萱堂隆重举办,合八大华团鼎立共襄盛举,现场由前培风校长邓日才先生点评。

《风雨大会堂》,风雨中见真章!

作者:陈寿锦
(2011.1.4.星洲日报《虎跃龙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