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日星期一

《风雨大会堂》是华团必读本(转载)



海南乡贤许万忠前辈新著《风雨大会堂》(马六甲:许万忠;2010),盛情邀我推介;虽因人微,自知不能胜任,但因敬仰许先生的浩然正气,当仁而不让,请改为书评。

应允之后,小女入院,星月奔走,求医诊断,治疗复诊,错综复杂,惊慌惶恐,心思紊乱,不能成行。因缘造化,实非得已,只好再向联系的雪华堂董事李书祯姐请辞。背诺之举,愧对经典好书,只好代以书面论述这一本华团的必读本。

之所以肯定本书为华团必读本,在于许先生本身正是马六甲大会堂的发起人,且是1986年12月28日开始运作的筹委会主席。他不但参与开会的荜路蓝缕,经历林书甫、沈慕羽、郑永传律师三任主席,同时因此深知了活动华团的举步维艰。

他之所言,既是一家的经验之谈,也是历史的发言人。借用许前辈在〈历史的跫《风雨大会堂》是华团必读本音〉所言:“谁要是忘了自己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可以翻一翻。要了解当年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立场如何,也可以查一查,让历史讲话。” (页164)

因为这个华堂,他尝尽人间的蜚短流长和鬼蜮伎俩。马六甲大会堂的复选,市面出现了一封署名“一群关心大会堂的甲州市民” 枉口拔舌,造谣中伤的匿名信,还有“律师交来的信”。(页6)

这样的手段,说来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儿科。后来的一连串事发和演绎,才是精彩。南洋大学商学系优秀生的许万忠先生,居然被冠以“人所皆知不会写信的大学生”。(页17)

穷形尽相的攻击,非此一端。许先生回忆,报上陆陆续续出现一系列的所谓评论,满纸都是出入人罪,舛讹百出的形容词;诸如“争权夺利”、“乏善可陈”、“空空洞洞”。(页18)

这样的黔驴之技,时至今日,当然还有。2005年陈瑞燕领导马六甲大会堂之后,党团不分,践踏章程,罄竹难书;如许先生说,“风波迭起,纷争不断”。(页121)

推其缘由,许万忠先生火眼金睛,一语道破,正是华团领袖自我矮化的“顺民心态”,结果一切协商至上,跟着政党走;“需由马华带领,发言受到限制”。(页142)

结果诸如郑和石像,“原本打算立在三宝山”,1991年5月飘扬过海南来,一波多折,前后被困十余年,但有“暂时解决”而不是“就此解决”。(页163、172、175)

许先生此处的声色俱厉,断然不是个人偏见,而是秉持大义的本体,“就有道而正焉”。我们单从他处理甲华堂首任主席林书甫先生高调参政之事,足见他的明辨是非,“不以一眚掩大德”。

林书甫先生1989年人在民政党联欢会宣布入党,许先生坚守大方向,大力诉以反对,公开发表了〈认清事态的本质〉申诉本身的一贯立场。事隔多年,许先生秉以同样的原则,在2003年建议甲大会堂委以顾问。(页28-29)

本次《风雨大会堂》书成,尽管收录部分相关文献;经年累月研究书艺,不问俗事的林书甫先生,宽宥豁达,一点都不介怀,尚且题以“董狐之笔”墨宝赠予作者;君子相交之德风,一目了然。

许万忠前辈文章、文体、文风毕竟如何,但读本书,如前所说;再逐一参照xuwanzhong.blogspot.com最新的贴文,读者自可明白许先生“不深入了解,不轻易动笔”,“和而不同,中立不倚”的高尚人格。

耐人寻问的是,许先生早在2006年6月9日点评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评(马六甲)大会堂会员大会〉(页145-147),2010年居然成为328马华重选中蔡细历〈蚂蚁宣言〉第一个要点。

两者对照,既显许先生一如既往的过人锐见,也可清晰感受自谭亚木、郎格非、郭仁德之后,马华中人但有拾人牙慧的非常词穷,当是一代不如一代,一蟹不如一蟹。

我党百万同志和寄吃党饭的党工,发心振顿党风,不妨细心重读《风雨大会堂》这一本华团必读本,一定可以为大选的文宣书写,找到一盏指路的明灯,也从中汲取下笔的灵光一闪。

作者:杨善勇

(2011.1.3.东方日报《名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